婚、丧、节、寿:民间的传统文化与信仰
婚丧、节庆、寿诞是中国民间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四个方面,每个领域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传统习俗,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了解。从古至今,过寿被视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,尤以古代为甚。在古代,老年人的寿诞尤其受到高度重视。尤其是那些显赫一时的达官贵人和富裕之家,每逢家中老人过生日,往往会请亲朋好友大摆宴席,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,热热闹闹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。
进入现代,生日的庆祝方式发生了变化,虽然仍然很重视,但形式更加多样化。如今,生日聚会、生日派对成为常见的庆祝方式。尤其在一些讲究的人家,生日时收到一堆精美的礼物也已成为常态。
展开剩余80%然而,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,始终流传着一句话:“36不提,73不说,84不讲”。这句话的含义是:36岁生日不提,73岁和84岁更是避免提及。因为这两个年龄似乎在民间被视为不祥之兆,谈到这两个年龄,好像就带着一种忌讳,不值得庆祝。那么,民间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?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。
1. “36不提”——本命年与三十而立
在古代,民间对“本命年”的概念非常重视。每过十二年,就会遇到一个与自己生肖相同的年份,也就是“本命年”。例如,如果你属虎,那么今年就是你的本命年。传统习俗中,认为本命年对人来说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,“本命年犯太岁,太岁当头坐,无喜必有祸”便是流传的俗语,意思是本命年容易冲撞太岁,遭遇不顺,灾祸连连。
为化解本命年的不利影响,很多人会通过“挂红”或者请关帝庙开光来辟邪。红色被认为具有驱邪的作用,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在本命年的人,穿着红色的衣物和配饰,甚至有些人还会穿红色的鞋垫。
36岁刚好是本命年这个年龄,因此许多人选择不提及自己的36岁。此外,在民间的传说中,三国时期周瑜便在36岁时去世,这一事件让36岁成为了一个特别忌讳的年龄。还有一种说法是,数字“九”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。古人有“明九不算九,暗九大关口”的说法,意味着无论是“明九”还是“暗九”的年龄,都会有一个“关口”。在这个传说中,阎王在每年七月十五或除夕夜,会对生死簿上的“九”字年齡进行抽查,抽到的人将会被召唤去阴司。因此,36岁作为一个“暗九”的年龄,在民间成为了忌讳。
尽管这些说法并非科学依据,但它们源自古人对命运和周期的理解。事实上,36岁通常是人一生中最充满活力的年龄,许多人正处于事业和家庭的巅峰期。古人所说的“三十而立”正是指这个年龄段,按理说,36岁是充满斗志和机会的年纪,反而不需要因年龄而忧虑。
2. “73不说,84不讲”——寿命的“坎”
“七十三,八十四,阎王不叫自己去”,这句俗话凸显了73岁和84岁这两个年龄在民间的特殊地位。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,与孔子和孟子的去世年有关。孔子去世时虚岁73岁,孟子则去世于虚岁84岁。作为儒家文化的两位代表人物,他们所经历的“坎”让人们认为平凡百姓更难逾越。因此,民间认为这两个年龄已经是生命的“高危期”,很难再继续逾越,尤其73岁和84岁,被认为是一个不容提及的年龄段。
我记得去年去丈人家时,看到他身体越来越虚弱,精神也不像以前那样旺盛,我不禁担心他是不是生病了。大舅哥带他去医院检查了几次,结果并未发现明显的病因。后来我询问丈人的具体年龄时,看到他犹豫不决,不愿直说,最后才小声告诉我,原来他已经73岁了。这时我恍然大悟,原来丈人内心深处对73岁的忌讳,已经影响了他的情绪和健康。
现代研究表明,人生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,每隔一定的时间,身体的免疫力会有所波动,尤其在70多岁时,人体的免疫能力减弱,再加上此时正处于生命周期的低谷期,死亡的概率相对较高。因此,73岁和84岁被认为是“关口”,人们心理上的畏惧也就不难理解。
3. “100岁要藏”——长寿的隐喻
除了36岁不提,73岁不说,84岁不讲外,关于100岁,民间也有“要藏”的说法。就是说到了100岁,通常不会直接提起自己已经百岁高龄,而是说“90多岁”,将百岁年龄隐藏起来。这种说法源于对百岁寿命的敬畏。虽然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”的说法被广泛传颂,但百岁老人却未必认为自己是宝,他们通常会觉得自己已经是儿女们的负担,认为自己年事已高,应该准备离开这个世界。因此,100岁时,反而愿意隐瞒自己的年龄。
结语
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有很多,其中遗传基因、生活环境、医学技术的进步都起着重要作用。如今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技术的发展,人的寿命越来越长。从36岁到100岁,每个年龄段的意义和文化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。保持规律的作息,增强身体锻炼,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,调节心理健康,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每一个“坎”,平安健康地走向长寿。科学研究也表明,人的最长寿命可达到120岁,愿每个人都能保持健康,享受长寿的福祉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